包头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近年来,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包头投资、置业、经商,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流入人口聚集地。据统计,包头市现有流入人口约51万,其中18-50岁的比例达80%;初高中文化的比例达67%;务工经商的比例达43.3%;打零工的比例34%。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流入人口健康意识薄弱、卫生知识匮乏,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实践当中,包头市从报纸报刊的“健康包头”到入户“面对面”,再到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立体化宣传,是提升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流动人口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爱,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
一、高位宣传倡导,统筹协调推进
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五部门《指导意见》,包头市综治办、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计生委五部门联合下发《全市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实施意见》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方案》。组织发动市、县、乡、村开展家庭文化、文明倡导“四级联创”活动,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志愿者、计生协会会员、包头义工、爱心车队等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活动和专项行动。制作了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健康促进手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手册,流动人口幸福家庭锦囊(健康素养66条)。同时,包头市卫生计生委与北方周末联合出版了《健康包头》周刊,宣传惠民政策,传播健康知识,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百姓贴心的健康顾问。
二、开展主题活动,营造健康氛围
一是组织开展了“健康包头行动”、“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等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极大普及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家庭保健、孕产妇保健知识、避孕节育、传染病防治等科学知识,并发放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健康促进手册800本,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手册700本,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二是组织“我健步我健康 我快乐”健步走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释放工作压力,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三是举办“心手相连点亮生命”心肺复苏活动,活动现场由全国金牌急救讲师陈志为学员们讲解示范现场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步骤及方法,听完统一的大课讲座之后,40名助教现场指导800名学员们利用模拟人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练;四是开展“健康中国行——蒙中医药进万家”主题活动,开展为期一周的蒙中医药义诊咨询活动,蒙中医专家坐诊为咨询者答疑解惑,发放蒙中医药科普知识手册15000余册,发放健康素养66条手册3000本;五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进军营活动,唤醒广大官兵科学预防艾滋病,反对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有效遏制艾滋病流行。
三、发挥网络优势,丰富宣传内涵
一是建立鹿城健康365微信公众平台。让流动人口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预约挂号等服务,同时也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卫生计生政策的宣传模式。通过“互联网+卫生计生宣传服务”为群众与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了医患信息对等的桥梁,并与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对接,实现强强联手,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为新市民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疾病基本防治知识,使正能量得以及时传播。
二是依托《幸福家庭通》和《优孕吧》两个平台。为全市多户婚、孕、产、育流动人口家庭实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科学化咨询服务,并免费发放“时尚健康礼包”到城乡及流动人口中有需求的家庭。青春通、婚恋通、优孕通等深受广大家庭关注。同时,通过印发《致全市计生家庭的一封信》、建立跟踪随访制度、专题培训和调研等,不仅确保系统良好运行,而且注重发挥附带计步器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动”起来,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健康运动,低碳生活。
三是建立避孕药具微信发放平台。育龄群众可通过登录药具管理中心官网或者关注“佳期无忧”微信公众号,即可申请免费药具领取端口,为流动育龄群众特别是大学生宣传科学有效的避孕方法和避孕健康常识。
四、树立健康理念,提高保健意识
一是开展包头市居民饮食及营养知识认知行为调查,并形成了《慢性病干预模式研究报告》。二是通过印发《鹿城居民膳食平衡指南》、举办“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开展“营养科学进万家”、“家庭食谱设计比赛”、“每天锻炼一小时”、“双休日健步走”等活动,积极倡导合理膳食、健康饮食、健康运动。三是依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基地”,利用学校卫生健康室、“悄悄话室”、“青苹果乐园”、“心理干预沙盘”等平台,为青少年健康体魄监测体检和心理疏导。四是组织街道(镇)、社区工作站对健康责任人进行培训,建立健康档案,并依托家庭健康指导中心,免费为育龄群众提供“三查”、“两癌”筛查和健康体检服务。五是结合纪念国家减灾日等时机,组织开展“居安思危”宣传教育,免费向居民播放、发放有关火灾、地震、烟雾逃生及心肺复苏等专题片及宣传资料。六是制定《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方案》,积极推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目前全市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有191支、2000余人,累计签约165178户,签约率为25%,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已达25.5%。
五、健康关怀关爱,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开展 “筑身心健康阶梯、守流动儿童成长”为主题的关爱流动人口系列活动。活动共分为四个板块,身体营养——“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干预活动”、精神营养——“放飞爱心 书送希望”赠书助读活动”、阳光温暖——“走访慰问流动儿童困难家庭活动”、真心呵护——“流动儿童健康体检活动”。
二是开展了关爱留守家庭活动。更好地服务流动人口,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我市分别为独居体弱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免费发放了爱心小药箱。针对不同人群,小药箱配备了不同的药品;为老人配有体温计、碘伏、酒精、纱布、创伤贴片、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等多种常用急救药品,除此之外,还为儿童配备了钙片等儿童药品,为妇女配备了妇科洗液等。
三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民政福利院区建立了医务室,配备了价值5.2万元的无菌柜、诊断床、健康一体机、消毒锅等医疗设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并经常性为老人开展日常的疾病治疗和健康指导服务,购置了DVD、健康教育光碟和二人台光碟,丰富了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
针对厂矿单位流动人口多的特点,把健康促进纳入企业建设发展规划中,成立了健康促进企业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健康促进的相关工作,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健康教育记录和年末有总结。建立有关健康教育的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禁烟制度,环境卫生评比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每年都为职工进行专项健康检查,其中包括女职工健康体检、特殊工种职业病防治、技师体检等,同时为职工安排职工去包钢疗养院进行疗(休)养。
实践证明,纸制报刊订阅率高,宣传效果显著;互联网+微信推送,信息接收率快,政策知晓率高;现场咨询针对性强,宣传对象、宣传内容明确,贴近群众,可以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互动,省时有效,易沟通。因此,在当前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下,作为传统宣传手段,纸质媒介+电子媒介+面对面宣传,是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各种途径的有效传播,可以倡导健康阳光的生活,增强流动人口的防病意识,提高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包头市计生协 牛素清)